cover_image

温州“学霸”都去哪了?







这几天,一份浙江“高考天团”TOP10名单在朋友圈传播。连续多年霸榜的温州学子“缺席”,一度引发很多人讨论:温州在这次高考中输麻了。甚至有人还唱衰温州教育,并进行了一番“深刻反思”。


这是真的吗?答案是‌温州在这次高考中不仅没有输,反而表现出色。这背后是温州强大的教育底蕴。





01

顶尖学霸早已锁定清北



当大众聚焦高考裸分排名时,顶尖学霸早已通过十余种特殊招生通道提前锁定清北。


高考前,温州已有60+牛娃通过学科竞赛、外语保送等渠道提前被清北录取。作为奥数重镇,温州学生的竞赛实力常年稳居全省前列。


今年7月初,清北强基计划校测即将开启。据公开信息,温州保守估计有80+考生入围校测环节,正处于紧张备赛状态。


在清北录取中,裸分录取已非唯一路径,竞赛保送、专项计划等通道更考验学生的综合实力。温州学子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
02

特控线与一段线的持续突破



相较于状元榜的短期热度,特控线(前20%考生)和一段线(前60%考生)的占比更能反映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。


看一组数据


特控线表现:特控线按考生人数20%划定,温州近年来该比例持续攀升,网传已接近25%(全省平均约20%),意味着每4名温州考生中就有1人达到“985/211高校竞争线”。


一段线突破一段线(前60%)网传温州已接近70%,远超全省平均水平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温州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——从头部名校到县域中学,“低进高出、高进优出”的培养模式正在形成规模效应。


连续12年的“双增长”趋势,已足以说明温州教育在“量”与“质”上的双重突破。

03

温州更关注“全域进步”



公众对“状元”的关注,本质是对家乡教育荣誉感的表达。但真正的教育实力,从来不止于个别顶尖学生的闪耀。


温州通过竞赛、强基、综合评价等多元路径,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搭建上升通道,避免“唯分数论”的单一评价。


温州更关注从头部到中段学生的“全域进步”,这背后是师资均衡、课程改革等系统性工程的长期沉淀。


对于温州头部学校而言,如何在竞赛优势与高考成绩之间找到平衡,或是未来提升“可见度”的关键。


换句话,温州教育看得更长远,而非短期的“状元”。温州对教育的投入与探索,早已超越了“状元榜单”的短期焦虑。




有人说,教育的价值从来不是单一的排名,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。


当我们为高考排名热议时,不妨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升学图景:那些在竞赛场、强基校测中拼搏的温州学子,那些在特控线之上冲击名校的群体,都是这座城市教育实力的鲜活注脚。


期待未来,温州“隐形学霸”们能传来更多捷报;更期待未来,温州教育的“全面开花”。


这个收获的季节,

每一个追逐梦想的学子

都值得掌声!



作者:欧阳后增

审核:恩溢

来源:欧阳网络工作室(转载请注明出处)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欧阳网络工作室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